以太坊創世十年:從邊緣實驗到世界計算機基礎設施

以太坊創世塊十周年:世界計算機神話進行時

2011年,17歲的俄裔加拿大少年Vitalik Buterin爲"比特幣周刊"網站撰寫文章,每篇報酬5個比特幣,相當於每小時1.30美元。這5個比特幣如今價值60萬美元,十幾萬倍漲幅見證了加密貨幣時代的瘋狂成長。

更令人震撼的是,Vitalik創造的以太坊發展速度不亞於比特幣本身:如今以4000+億美元市值,承載着每年超過5萬億美元的交易額。

本文回顧以太坊創世塊啓動後的十年,也是區塊鏈行業的風火十年,探討它如何從一個寫稿青年的想象,變成改變數字世界運行邏輯的基礎設施,這個過程中技術基層的變化如何帶來上層建築的遷徙。

OKX研究院 | 以太坊創世塊十周年:世界計算機神話進行時

史前故事 - 比特幣是夢想的開始

從比特幣啓發到以太坊創世者

2013年,比特幣價格飆升點燃了Vitalik無限遐想,但同時也讓他看到了比特幣的局限性。作爲比特幣雜志撰稿人,他發現這個革命性金融系統在超越單純金融產品維度上拓展很困難。

當時區塊鏈世界智能合約還是模糊概念,沒有定義、樣本和方向。最初設想中,合約只支持簡單多籤名、時間鎖定等固定功能腳本,遠稱不上"世界計算機",更談不上智能。

Vitalik向比特幣核心開發人員主張應有更完善編程語言,但比特幣社區保守主義與他心中更通用、開放的區塊鏈願景產生根本衝突。市場各擴展方案都在修修補補,沒人敢提完全重新設計解決方案。

於是他決定開發新平台。2013年末舊金山一次長途步行中,Vitalik突然意識到,合約可以被泛化 - 如果是智能合約,本身就可以是成熟帳戶,能持有、發送和接收資產,甚至維護永久存儲狀態。何不再進一步,設計能執行任意計算的虛擬機?

最初以太坊設計採用基於寄存器架構,內置新穎費用機制:每執行一個計算步驟,合約餘額就會下降,如果資金耗盡執行停止。這是早期"合約付費"模式雛形,後來演進爲"發送者付費"和Gas系統。

2013年末Vitalik撰寫以太坊白皮書,核心是定義目標 - 創建通用去中心化計算平台,任何人都可以部署和運行去中心化應用程式,不是固定功能腳本,而是真正圖靈完備計算環境。

從理想願景到可實現技術規範還有巨大鴻溝。2014年,Gavin Wood加入編寫著名《以太坊黃皮書》,這是以太坊虛擬機運作流程正式技術規範。

白皮書描繪"爲什麼"和"是什麼",黃皮書精確定義"如何做"。兩份文檔結合,帶着以太坊從概念走向現實。

在柏林關鍵技術決策與演進

2014-2015年,柏林成爲以太坊精神聖地。Vitalik常在Bitcoin Kiez區活動,Room 77餐吧是早期加密社區聚集地。不遠處辦公室裏,核心團隊通宵達旦編寫代碼。

這階段以太坊協議經歷無數技術迭代:從基於寄存器架構轉向棧式架構,從"合約付費"演進爲"發送者付費"Gas系統,從異步內部交易調用改爲同步執行,很多決策都有深遠影響。

EVM統一256位整數模型,最初爲適配哈希函數和加密算法常用位寬,避免溢出風險。看似過度保守,卻天然適配DeFi復雜高精度數學運算,規避JS/float類語言精度問題。

交易耗盡Gas整個執行回滾而非部分完成,消除"部分執行攻擊"整個攻擊面,成爲智能合約安全性基石。這設計有經濟驅動力,技術上執行前無法預知所需Gas,發送者更有激勵控制成本和行爲,避免盲目發送交易。

技術創造力帶來意外驚喜,如Vitalik最初設想異步合約調用模型,但Gavin Wood實現時基於工程與語義一致性考慮,自然採用同步調用。這看似無意偏轉,爲後來DeFi可組合性奠定關鍵技術基礎 - 使一個合約調用另一個時可同步返回執行結果,造就"貨幣樂高"可預測性和原子性。

以太坊Defi應用之間互相依存度高,不是單一生態,如借貸協議用DAI/USDC做抵押品,穩定幣mint模塊調用Chainlink做預言機,不少做市協議基於Aave、Compound提供槓杆,這一系列聯動中同步調用功不可沒。但有利有弊,因同步調用性能拓展更困難,後續以太坊不得不選擇更復雜擴容思路。

POW挖礦算法經多輪迭代,從Vitalik提出Dagger算法,到與Thaddeus Dryja合作Dagger-Hashimoto,再到強調抗ASIC特性Ethash。過程中不斷嘗試自適應難度、memory-hard結構、隨機訪問電路等方向。

當然,諸多困難有意外之喜,自然也成後續技術債務,2025年Vitalik提出將EVM替換爲RISC-V時坦言:"以太坊歷史上經常沒做到保持簡潔(有時因我自己決定),導致過度開發支出、各種安全風險,往往爲追求已被證明是虛幻的好處。"

OKX研究院 | 以太坊創世塊十周年:世界計算機神話進行時

歷史性時刻: 2015年7月30日

2015年7月30日,Vitalik回憶柏林辦公室情景:"很多開發者聚集,我們都在看以太坊測試網區塊計數到1028201,因爲這標志主網自動啓動。我仍記得我們坐在那等待,然後終於到這個數字,大約半分鍾後開始生成以太坊區塊。"

那時,以太坊總共不到100名開發者,整個生態系統是技術實驗。第一個去中心化推特應用"EtherTweet"界面簡陋得像"萊特兄弟飛機",每發一條推文需支付高昂鏈上費用。智能合約還只是少數極客玩具,DeFi、NFT、Layer都只存在於白皮書想象中。

現在谷歌地圖搜索那地址,仍能看到標注"Ethereum Network Launch (30/07/2015)",以及當時以太坊核心早期成員合影 - 那是加密歷史上最重要照片之一。

2025年7月30日,以太坊迎來十周年紀念時,截至2025年上半年:

• 2025年第一季度,創紀錄610萬個錢包參與鏈上治理投票。

• 以太坊每週增加約350,000個新錢包,得益於通過Layers加入用戶。

• 截止2025年3月,活躍以太坊錢包數量達1.27億,同比增長22%。

• 在穩定幣市場遙遙領先,市值高達821億美元,佔總市值60.0%。

• 各個Defi協議TVL超過450億美元。

• 某DEX日交易量超過21億美元,某借貸平台等總共持有超過130億美元鎖定資產。

• 過去12個月,以太坊核心存儲庫記錄超過28,400次GitHub提交。

• 爲以太坊相關項目做貢獻活躍開發人員數量目前5,200多名。

這個曾只有不到100名開發者參與的"邊緣實驗",已成長爲Web3世界最具規模開發平台和生態系統。

十年間,從每天寥寥交易到年處理5萬億美元價值流轉,從每筆交易數美元高昂費用到Layer2上不到1美分微小成本,從耗電如小國PoW挖礦到比一棟大樓耗電還少PoS機制,從簡陋EtherTweet演示應用到80%以ETH計價成熟DeFi生態 - 每個數字背後,承載無數開發者不懈努力和用戶信任選擇。當美國SEC批準9家ETH現貨ETF、首日交易量突破10億美元時,這個曾經"加密貨幣邊緣實驗"已成爲全球排得上前列大規模資產,在主流金融體系核心,引起越來越深遠影響。

然而,從柏林辦公室少年到新一代全球金融基礎設施締造者,這條路並非一帆風順。十年間,以太坊經歷技術升級陣痛、黑客攻擊考驗、市場週期洗禮,以及無數次關乎生死存亡關鍵抉擇。每次危機都是重塑,每次升級都是蛻變,每次爭議都是成長。正是這些跌宕起伏關鍵節點,塑造了今天我們所看到以太坊。

讓我們回到那些決定性時刻,重新審視這個傳奇如何在風雨中鑄就。

OKX研究院 | 以太坊創世塊十周年:世界計算機神話進行時

十年徵程 - 關鍵節點與演進邏輯

2015-2017:從創世到硬分叉與ICO狂潮

以太坊主網啓動那個夏日,標志智能合約時代開始。

早期以太坊像實驗性技術展示平台,非真正可用產品。網路中運行大多簡單demo應用 - 比如EtherTweet(去中心化Twitter複製)、WeiFund(眾籌平台)以及各種簡陋投票合約。

Gas價格不穩定讓每次交互像賭博,有時1小時都無法上鏈。對開發者更令人頭疼的是,Solidity語言還極不成熟,編譯器經常出現奇怪bug(比如variable shadowing、stack overflow、跳轉邏輯錯誤),智能合約安全性經常依賴開發者個人經驗。

盡管技術不成熟,但以太坊社區展現前所未有理想主義熱情。每週開發者會議總擠滿來自全球各地程序員,他們討論如何用智能合約重構整個世界 - 從自治組織到預測市場,從身分系統到供應鏈管理,如今看來,確實遍地開花。而且這種樂觀情緒中夾雜着近乎強烈信念:代碼即法律,數學即真理,去中心化即自由。

帶着這種情緒,2016年5月,名爲"The DAO"項目在以太坊上線,被譽爲"人類歷史上最大眾籌實驗"。短短28天內籌集價值1.5億美元ETH(佔全網14%-15%),成爲當時世界上資金規模最大風險投資基金。

這時,巨大危機悄然到來。6月17日,一名黑客利用The DAO智能合約中重入攻擊(Reentrancy Attack)漏洞,成功竊取360萬枚ETH(約佔當時以太坊總供應量5%)。

這起攻擊核心在於The DAO智能合約中splitDAO函數設計存在典型重入漏洞 - 一種後來被寫入智能合約安全教材經典攻擊模式。

當用戶調用分離DAO功能時,合約執行以下步驟:首先通過withdrawRewardFor函數向用戶發送獎勵,然後才更新用戶餘額。問題在於withdrawRewardFor函數最終使用call.value()方法使用底層call()向接收者發送ETH(這裏使用如此底層轉移機制也是問題點)。而後,當接收者(攻擊者)合約收到ETH時,其fallback函數被觸發,然後立即再次調用splitDAO函數。形成重新進入(重入攻擊),由於第一次調用還未完成(餘額尚未更新),攻擊者可以基於相同餘額重復提取資金。

攻擊者部署兩個相同惡意合約,通過遞歸調用實現29次重復提取。每次提取都基於相同原始餘額計算,最終成功將數千萬美元ETH轉移到他們控制子DAO中。諷刺的是,這個漏洞在

ETH6.08%
查看原文
此頁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內容,僅供參考(非陳述或保證),不應被視為 Gate 認可其觀點表述,也不得被視為財務或專業建議。詳見聲明
  • 讚賞
  • 4
  • 分享
留言
0/400
散户心理医生vip
· 13小時前
当年1.3刀一小时 v神现在起飞了
回復0
链上数据侦探vip
· 13小時前
对合约地址监控已有938天,60万美金的btc背后还有多少暗线?
回復0
养老金毁灭者vip
· 14小時前
写文章这么赚 怎么不早说
回復0
ChainBrainvip
· 14小時前
写文换币这事儿牛啤了
回復0
交易,隨時隨地
qrCode
掃碼下載 Gate APP
社群列表
繁體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