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一家美国著名互联网券商宣布为欧洲用户推出与多家知名未上市公司股权挂钩的"股票代币",再次将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这一前沿话题推向舆论焦点。然而,其中一家未上市公司迅速发表官方声明,明确表示与该券商发行的代币并无关联,并警告称"这些代币不代表公司的实际股权"。
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金融创新与传统股权管理之间的深层矛盾,也为全球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案例。让我们深入剖析该事件的影响及意义。
这家美国互联网券商是一家总部位于加州的金融科技公司,主要面向散户投资者提供免费的股票交易app和网站服务。该公司致力于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普通投资者提供零佣金的股票、期权、ETF、加密货币等资产交易。
该公司在立陶宛设立了欧洲中心,并成立了欧洲子公司。据公开信息,该子公司已获得立陶宛央行颁发的A类金融经纪牌照和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牌照,可在立陶宛及整个欧洲经济区提供加密资产托管、管理和交易等服务。
该券商在法国举办的一场欧洲加密金融峰会上宣布,面向欧盟与欧洲经济区用户推出"股票代币"产品,允许投资者通过区块链技术,以代币形式全天候交易超200种美国股票与ETF。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该产品将未上市的两家知名科技公司的股票也进行了代币化,并向欧盟用户空投5欧元的相关代币作为推广奖励。这一消息发布后,该券商股价大幅上涨。
然而,其中一家未上市公司随后在官方社交媒体发表声明,明确表示这些代币并非该公司的股权,公司未与该券商合作,也未参与此事,同时不对其背书。该公司强调,任何公司股权的转让都需获得批准,而公司并未批准过任何转让行为。
这种"股票代币"本质上是一种与券商在特殊目的实体(SPV)中所持股份挂钩的区块链上的代币化合约。券商通过持有一家控制一定数量未上市公司股份的SPV的股份,将其代币价格与SPV中相关股份的价值挂钩。
因此,这类代币的底层资产是券商对其设立的SPV公司的持股。用户购买代币时,并非购买实际的未上市公司股票,而是购买遵循其价格并记录在区块链上的合约。代币持有人与真正股权之间存在两层隔离,代币价格会随着SPV中相关股份价值的变动而变动。
简言之,代币持有者有权根据SPV中相关权益的价值波动获得对应差价收益,但不拥有未上市公司的实际股权。这一规则被写入区块链,代币则成为投资者持有这份权利的凭证。
该券商推出这种代币化产品,主要是为了应对当前投资市场的几个痛点:
优质资产可参与性低:顶级科技企业未上市,普通投资者难以分享其成长红利。
传统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的门槛高,散户难以进入。
投资者对创新资产需求激增:加密货币、NFT等另类资产的爆发反映了这一趋势。
券商试图通过代币化交易,打破传统金融体系的封闭性,为散户提供一个基于市场共识的新投资渠道。选择知名科技公司作为标的,可借其品牌效应吸引投资者关注和参与。
目前该产品主要受立陶宛央行与欧盟监管。券商已获得立陶宛央行颁发的相关牌照,立陶宛央行是其在欧盟境内的主要监管机构。针对此事,立陶宛央行已启动调查,要求提供产品结构、市场推广等细节,以评估其合法性与合规性。
该股票代币作为衍生品在欧盟MiFID II监管下发行。随交易量增大,还可能需接受ESMA监管,必须确保满足招股说明书披露等要求。目前仅向欧洲开放,若进入美国市场,还将受SEC监管。
收益:
风险:
底层资产:传统RWA通常为实物资产,该产品为股权
发行主体:传统多为区块链项目方,此次为传统金融机构
监管框架:传统较模糊,该产品受MiFID II等监管
市场定位:传统主打加密投资者,该产品面向传统散户
价格形成:传统多依赖项目方定价,该产品更市场化
流动性:该产品预期流动性更好
风险属性:该产品风险或更高,涉及未上市公司估值等不确定性
该事件反响强烈,主要源于:
然而,这种操作也面临诸多挑战:
尽管存在争议,但作为Web3创新尝试,该举措仍具一定积极意义。不过,投资者及有意效仿的机构都应审慎对待,充分权衡利弊。
44064 热度
54261 热度
18163 热度
2597 热度
4529 热度
券商股票代币化引争议:金融创新还是监管挑战?
Web3专家深度解析:某交易平台的股票代币化尝试,创新还是逾矩?
近期,一家美国著名互联网券商宣布为欧洲用户推出与多家知名未上市公司股权挂钩的"股票代币",再次将现实世界资产(RWA)代币化这一前沿话题推向舆论焦点。然而,其中一家未上市公司迅速发表官方声明,明确表示与该券商发行的代币并无关联,并警告称"这些代币不代表公司的实际股权"。
这一事件不仅揭示了金融创新与传统股权管理之间的深层矛盾,也为全球监管机构和市场参与者提供了一个值得深入思考的案例。让我们深入剖析该事件的影响及意义。
一、事件背景
1. 券商公司简介
这家美国互联网券商是一家总部位于加州的金融科技公司,主要面向散户投资者提供免费的股票交易app和网站服务。该公司致力于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为普通投资者提供零佣金的股票、期权、ETF、加密货币等资产交易。
该公司在立陶宛设立了欧洲中心,并成立了欧洲子公司。据公开信息,该子公司已获得立陶宛央行颁发的A类金融经纪牌照和加密资产服务提供商牌照,可在立陶宛及整个欧洲经济区提供加密资产托管、管理和交易等服务。
2. 事件概述
该券商在法国举办的一场欧洲加密金融峰会上宣布,面向欧盟与欧洲经济区用户推出"股票代币"产品,允许投资者通过区块链技术,以代币形式全天候交易超200种美国股票与ETF。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该产品将未上市的两家知名科技公司的股票也进行了代币化,并向欧盟用户空投5欧元的相关代币作为推广奖励。这一消息发布后,该券商股价大幅上涨。
然而,其中一家未上市公司随后在官方社交媒体发表声明,明确表示这些代币并非该公司的股权,公司未与该券商合作,也未参与此事,同时不对其背书。该公司强调,任何公司股权的转让都需获得批准,而公司并未批准过任何转让行为。
二、运作模式解析
1. 代币本质
这种"股票代币"本质上是一种与券商在特殊目的实体(SPV)中所持股份挂钩的区块链上的代币化合约。券商通过持有一家控制一定数量未上市公司股份的SPV的股份,将其代币价格与SPV中相关股份的价值挂钩。
因此,这类代币的底层资产是券商对其设立的SPV公司的持股。用户购买代币时,并非购买实际的未上市公司股票,而是购买遵循其价格并记录在区块链上的合约。代币持有人与真正股权之间存在两层隔离,代币价格会随着SPV中相关股份价值的变动而变动。
简言之,代币持有者有权根据SPV中相关权益的价值波动获得对应差价收益,但不拥有未上市公司的实际股权。这一规则被写入区块链,代币则成为投资者持有这份权利的凭证。
2. 发行动机分析
该券商推出这种代币化产品,主要是为了应对当前投资市场的几个痛点:
优质资产可参与性低:顶级科技企业未上市,普通投资者难以分享其成长红利。
传统私募股权、风险投资的门槛高,散户难以进入。
投资者对创新资产需求激增:加密货币、NFT等另类资产的爆发反映了这一趋势。
券商试图通过代币化交易,打破传统金融体系的封闭性,为散户提供一个基于市场共识的新投资渠道。选择知名科技公司作为标的,可借其品牌效应吸引投资者关注和参与。
3. 监管情况
目前该产品主要受立陶宛央行与欧盟监管。券商已获得立陶宛央行颁发的相关牌照,立陶宛央行是其在欧盟境内的主要监管机构。针对此事,立陶宛央行已启动调查,要求提供产品结构、市场推广等细节,以评估其合法性与合规性。
该股票代币作为衍生品在欧盟MiFID II监管下发行。随交易量增大,还可能需接受ESMA监管,必须确保满足招股说明书披露等要求。目前仅向欧洲开放,若进入美国市场,还将受SEC监管。
三、各方收益与风险分析
1. 投资者角度
收益:
风险:
2. 发行方角度
收益:
风险:
四、与传统RWA项目的区别
底层资产:传统RWA通常为实物资产,该产品为股权
发行主体:传统多为区块链项目方,此次为传统金融机构
监管框架:传统较模糊,该产品受MiFID II等监管
市场定位:传统主打加密投资者,该产品面向传统散户
价格形成:传统多依赖项目方定价,该产品更市场化
流动性:该产品预期流动性更好
风险属性:该产品风险或更高,涉及未上市公司估值等不确定性
五、专家观点
该事件反响强烈,主要源于:
然而,这种操作也面临诸多挑战:
尽管存在争议,但作为Web3创新尝试,该举措仍具一定积极意义。不过,投资者及有意效仿的机构都应审慎对待,充分权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