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升级遇阻:解析当前上币标准的偏差与行业发展趋势

robot
摘要生成中

项目升级遇挫折:对现行上币标准的反思

近期,我们的项目正在进行品牌和主网升级,同时进行换币操作。作为一个从2017年就开始构建的项目,我们对这些标准流程都相当熟悉。除了必要的合规程序和代码审计外,主要考虑的是市场预算、新增用户和流量,以及如何让现有用户受益等方面。这是项目方与交易平台之间的互利合作,双方各取所需,这本无可厚非。

然而,在与某些交易平台接洽后,我们遇到了一些令人困惑的情况。在商务初步沟通后,研究部门提出了几个可能导致我们无法上架或需要增加预算的问题点。以下是其中几个值得探讨的方面:

首先,他们认为我们的数据热度不够,特别是在社交媒体和链上数据方面。他们还拿同行业的其他项目作比较。这让我感到疑惑,作为专业的研究部门,难道他们无法辨别数据的真实性吗?一些项目的社交媒体数据明显存在异常,而链上数据也显示出不合理的交易模式。尤其是在AI数据标注领域,高质量的数据处理是有门槛的,不太可能出现大规模的标注行为,除非完全忽视成本或者别有用心。

其次,他们强调投资机构背书的重要性。然而,作为一个成立6年多的项目,我们一直依靠自身资金发展,从未接受外部投资。在我们看来,这种纯社区驱动、没有机构控盘的模式不是更值得赞赏吗?可惜,在研究部门眼中,这反而成了缺乏"正统"背书和热度的标志。

第三个问题涉及代币流通量和估值。我们的代币已经全部解锁,市值等于完全稀释后估值,其中近70%锁定在验证节点中。研究部门认为这存在较大抛售压力,但这种观点似乎忽视了我们长期稳定的社区基础和已有的大型交易平台上架经历。况且,相比那些刚上线就估值10亿美元的项目,我们这个拥有实际业务、产品和客户的AI数据层项目,市值不到1亿美元,反而更值得关注。

这些经历让我不禁反思,当前的上币标准是否偏离了本质?流量造假、数据造假、项目换皮,甚至出现所谓的"创始人换皮",以及各种空投操作,似乎已经成为了项目上币的基本操作。这种趋势令人担忧。

回想2017/2018年的ICO时代,尽管资源匮乏,但社区氛围纯粹,大家讨论的都是如何提高效率、增强安全性、推广市场等实质性话题。遇到黑客攻击时,整个行业都会团结一致共同应对。那时的合作更多是出于互助精神,而不是为了获取回扣或介绍费。

作为行业的老兵,我们见证了牛熊交替,深知保持初心的困难。然而,正是因为经历过风浪,我们更加坚持自己的原则。我们选择不参与那些可能损害散户利益、偏离项目本质或影响整个行业健康发展的操作。

在这个瞬息万变的加密世界里,我们怀念曾经纯粹的理想和热情。尽管面临挑战,我们仍将坚持初心,继续为行业的长远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此页面可能包含第三方内容,仅供参考(非陈述/保证),不应被视为 Gate 认可其观点表述,也不得被视为财务或专业建议。详见声明
  • 赞赏
  • 5
  • 分享
评论
0/400
ShibaOnTheRunvip
· 08-03 20:11
资本圈一直都这么内卷?
回复0
Token经济学人vip
· 08-03 07:15
实际上,热度指标与可持续的代币经济学并不相关……说实话,这是一个激励机制不一致的经典例子。
查看原文回复0
薛定谔的盈利vip
· 08-03 07:11
现实就一个字, 卷
回复0
数据酸菜鱼vip
· 08-03 07:11
懂的都懂 底层就看钱
回复0
钱包管理员vip
· 08-03 07:02
合约换新也得让我看看tvl分布啊
回复0
交易,随时随地
qrCode
扫码下载 Gate APP
社群列表
简体中文
  • 简体中文
  • English
  • Tiếng Việt
  • 繁體中文
  • Español
  • Русский
  • Français (Afrique)
  • Português (Portugal)
  • Bahasa Indonesia
  • 日本語
  • بالعربية
  • Українська
  • Português (Brasi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