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攢成長值,抽華爲Mate三折疊!廣場第 1️⃣ 2️⃣ 期夏季成長值抽獎大狂歡開啓!
總獎池超 $10,000+,華爲Mate三折疊手機、F1紅牛賽車模型、Gate限量週邊、熱門代幣等你來抽!
立即抽獎 👉 https://www.gate.com/activities/pointprize?now_period=12
如何快速賺成長值?
1️⃣ 進入【廣場】,點擊頭像旁標識進入【社區中心】
2️⃣ 完成發帖、評論、點讚、發言等日常任務,成長值拿不停
100%有獎,抽到賺到,大獎等你抱走,趕緊試試手氣!
截止於 8月9日 24:00 (UTC+8)
詳情: https://www.gate.com/announcements/article/46384
#成长值抽奖12期开启#
券商股票代幣化引爭議:金融創新還是監管挑戰?
Web3專家深度解析:某交易平台的股票代幣化嘗試,創新還是逾矩?
近期,一家美國著名互聯網券商宣布爲歐洲用戶推出與多家知名未上市公司股權掛鉤的"股票代幣",再次將現實世界資產(RWA)代幣化這一前沿話題推向輿論焦點。然而,其中一家未上市公司迅速發表官方聲明,明確表示與該券商發行的代幣並無關聯,並警告稱"這些代幣不代表公司的實際股權"。
這一事件不僅揭示了金融創新與傳統股權管理之間的深層矛盾,也爲全球監管機構和市場參與者提供了一個值得深入思考的案例。讓我們深入剖析該事件的影響及意義。
一、事件背景
1. 券商公司簡介
這家美國互聯網券商是一家總部位於加州的金融科技公司,主要面向散戶投資者提供免費的股票交易app和網站服務。該公司致力於創新金融產品和服務模式,爲普通投資者提供零佣金的股票、期權、ETF、加密貨幣等資產交易。
該公司在立陶宛設立了歐洲中心,並成立了歐洲子公司。據公開信息,該子公司已獲得立陶宛央行頒發的A類金融經紀牌照和加密資產服務提供商牌照,可在立陶宛及整個歐洲經濟區提供加密資產托管、管理和交易等服務。
2. 事件概述
該券商在法國舉辦的一場歐洲加密金融峯會上宣布,面向歐盟與歐洲經濟區用戶推出"股票代幣"產品,允許投資者通過區塊鏈技術,以代幣形式全天候交易超200種美國股票與ETF。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該產品將未上市的兩家知名科技公司的股票也進行了代幣化,並向歐盟用戶空投5歐元的相關代幣作爲推廣獎勵。這一消息發布後,該券商股價大幅漲。
然而,其中一家未上市公司隨後在官方社交媒體發表聲明,明確表示這些代幣並非該公司的股權,公司未與該券商合作,也未參與此事,同時不對其背書。該公司強調,任何公司股權的轉讓都需獲得批準,而公司並未批準過任何轉讓行爲。
二、運作模式解析
1. 代幣本質
這種"股票代幣"本質上是一種與券商在特殊目的實體(SPV)中所持股份掛鉤的區塊鏈上的代幣化合約。券商通過持有一家控制一定數量未上市公司股份的SPV的股份,將其代幣價格與SPV中相關股份的價值掛鉤。
因此,這類代幣的底層資產是券商對其設立的SPV公司的持股。用戶購買代幣時,並非購買實際的未上市公司股票,而是購買遵循其價格並記錄在區塊鏈上的合約。代幣持有人與真正股權之間存在兩層隔離,代幣價格會隨着SPV中相關股份價值的變動而變動。
簡言之,代幣持有者有權根據SPV中相關權益的價值波動獲得對應差價收益,但不擁有未上市公司的實際股權。這一規則被寫入區塊鏈,代幣則成爲投資者持有這份權利的憑證。
2. 發行動機分析
該券商推出這種代幣化產品,主要是爲了應對當前投資市場的幾個痛點:
優質資產可參與性低:頂級科技企業未上市,普通投資者難以分享其成長紅利。
傳統私募股權、風險投資的門檻高,散戶難以進入。
投資者對創新資產需求激增:加密貨幣、NFT等另類資產的爆發反映了這一趨勢。
券商試圖通過代幣化交易,打破傳統金融體系的封閉性,爲散戶提供一個基於市場共識的新投資渠道。選擇知名科技公司作爲標的,可借其品牌效應吸引投資者關注和參與。
3. 監管情況
目前該產品主要受立陶宛央行與歐盟監管。券商已獲得立陶宛央行頒發的相關牌照,立陶宛央行是其在歐盟境內的主要監管機構。針對此事,立陶宛央行已啓動調查,要求提供產品結構、市場推廣等細節,以評估其合法性與合規性。
該股票代幣作爲衍生品在歐盟MiFID II監管下發行。隨交易量增大,還可能需接受ESMA監管,必須確保滿足招股說明書披露等要求。目前僅向歐洲開放,若進入美國市場,還將受SEC監管。
三、各方收益與風險分析
1. 投資者角度
收益:
風險:
2. 發行方角度
收益:
風險:
四、與傳統RWA項目的區別
底層資產:傳統RWA通常爲實物資產,該產品爲股權
發行主體:傳統多爲區塊鏈項目方,此次爲傳統金融機構
監管框架:傳統較模糊,該產品受MiFID II等監管
市場定位:傳統主打加密投資者,該產品面向傳統散戶
價格形成:傳統多依賴項目方定價,該產品更市場化
流動性:該產品預期流動性更好
風險屬性:該產品風險或更高,涉及未上市公司估值等不確定性
五、專家觀點
該事件反響強烈,主要源於:
然而,這種操作也面臨諸多挑戰:
盡管存在爭議,但作爲Web3創新嘗試,該舉措仍具一定積極意義。不過,投資者及有意效仿的機構都應審慎對待,充分權衡利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