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Gate廣場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用Gate品牌藍,描繪你的無限可能!
📅 活動時間
2025年8月11日 — 8月20日
🎯 活動玩法
1. 在 Gate廣場 發布原創內容(圖片 / 視頻 / 手繪 / 數字創作等),需包含 Gate品牌藍 或 Gate Logo 元素。
2. 帖子標題或正文必須包含標籤: #Gate品牌蓝创作挑战# 。
3. 內容中需附上一句對Gate的祝福或寄語(例如:“祝Gate交易所越辦越好,藍色永恆!”)。
4. 內容需爲原創且符合社區規範,禁止抄襲或搬運。
🎁 獎勵設置
一等獎(1名):Gate × Redbull 聯名賽車拼裝套裝
二等獎(3名):Gate品牌衛衣
三等獎(5名):Gate品牌足球
備注:若無法郵寄,將統一替換爲合約體驗券:一等獎 $200、二等獎 $100、三等獎 $50。
🏆 評選規則
官方將綜合以下維度評分:
創意表現(40%):主題契合度、創意獨特性
內容質量(30%):畫面精美度、敘述完整性
社區互動度(30%):點讚、評論及轉發等數據
期權vs永續合約:加密市場獨特路徑的演進與挑戰
合約火了,期權爲何還未爆發?
還記得 Sam Bankman-Fried 嗎?他曾在某知名量化交易公司工作,後來因一些爭議行爲引發關注。近期,該公司因兩件事登上新聞:一是被指控參與某些不當行爲;二是在印度期權市場進行套利交易實驗。其中一些交易規模極大,以至於印度政府決定全面禁止該公司在該國開展業務。
這種"套利"的運作方式如下:
在印度這樣的市場,期權交易量往往是標的股票的數倍。這是市場特性,而非漏洞。即便標的資產不足,市場也總能找到流動性。例如,黃金 ETF 的總量遠超實際黃金儲量;再比如 2022 年某熱門股票股價暴漲,部分原因就是其空頭頭寸規模超過了流通股數量。
當你"買入"看跌期權時,你是在押注價格會下跌,或者說,你買入了以約定價格賣出資產的權利(即行權價)。買入看漲期權則相反:你買入了以預設價格買入資產的權利。以即將上線的某代幣爲例來解釋吧。
假設我押注該代幣上線時的完全稀釋估值(FDV)會低於 40 億美元,我會買入看跌期權。賣給我期權的可能是持有該代幣配額的投資機構,他們認爲上線時價格會更高。
賣出看跌期權的機構會獲得權利金。假設我支付 0.10 美元權利金,如果代幣上線價是 3.10 美元,而我的行權價是 4 美元,那麼我行使看跌期權能獲利 0.90 美元,扣去權利金後實際盈利 0.80 美元。而投資機構則被迫以低於預期的價格(3.10 美元)賣出代幣,相當於承擔 0.90 美元的差價損失。
我爲什麼要這麼做?因爲槓杆率極高:我投入 0.1 美元,就能做空 4 美元的資產。爲什麼能獲得這麼高的槓杆?因爲賣出期權的人認爲價格不會跌破 4 美元。更糟的是,他們可能會在 4 美元價位買入,確保行權時價格維持在 4.5 美元。這正是印度政府指控該公司的行爲。
不過,在該公司的案例中,他們交易的是印度股票,具體來說,是某銀行指數。由於該市場提供高槓杆,散戶經常交易期權。他們只需這樣做:買入一些構成該指數的流動性相對較低的標的股票。
然後,隨着現貨買入推高指數價格,以更高的權利金賣出指數看漲期權;同時買入指數看跌期權;最後賣出股票拉低指數。利潤來自看漲期權權利金和看跌期權收益,現貨買賣可能會有小幅虧損,但看跌期權收益通常足以覆蓋這部分損失。
這和今天的主題有什麼關係?
沒什麼關係。我只是想給剛接觸這些術語的人解釋清楚看跌期權、看漲期權和行權價的概念。
在本文中,我們探討一個簡單問題:爲什麼加密貨幣期權市場沒有爆發?隨着某平台引領敘事,鏈上永續合約再次火熱,股票永續合約也即將上線,但期權呢?和大多數事情一樣,我們先從歷史背景入手,再分析這些市場的運作細節,最後展望未來。我們的假設是:如果永續合約能站穩腳跟,期權市場也會隨之發展。
問題在於:哪些團隊在開發期權產品?他們會採用哪些機制,以避免重蹈覆轍?
我們目前還沒有明確的答案,但能提供一些線索。
永續合約的謎題
還記得那場疫情嗎?那段我們坐在家裏,猜測這場大規模社交隔離實驗會持續多久的時期。也正是在那時,我們看到了永續合約市場的局限性。和許多大宗商品一樣,石油也有一個期貨市場,交易者可以押注其價格。但和所有大宗商品一樣,石油只有在有需求時才有價值。疫情引發的限制措施導致石油及相關產品需求銳減。
當你買入實物交割的期貨(非現金結算)時,你獲得了在未來以約定價格接收標的資產的權利。所以,如果我做多石油,合約到期時我會"收到"石油。大多數交易者不會實際持有商品,而是將其賣給有物流能力(比如油罐車)的工廠或交易對手。
但 2020 年,情況失控了。沒人想要那麼多石油,買入期貨合約的交易者不得不承擔保管責任。想象一下:我是投資銀行的 27 歲分析師,卻要接收 100 萬加侖石油;40 多歲的合規主管肯定會先讓我全賣掉。事實也確實如此。
2020 年,石油價格一度跌至負值。這生動展現了實物期貨的局限性:你必須接收貨物,而接收貨物需要成本。如果我只是押注石油、雞肉或咖啡豆價格的交易者,爲什麼要接收實物?我怎麼把貨物從產地運到港口?這正是加密貨幣期貨與傳統期貨的結構性差異。
在加密貨幣領域,接收標的資產幾乎零成本:只需轉到錢包即可。
然而,加密貨幣期權市場始終未迎來真正的爆發。2020 年,美國期權市場成交量約 70 億份合約;如今,這一數字接近 120 億份,名義價值約 45 萬億美元。美國期權市場規模約爲期貨市場的 7 倍,其中近一半交易來自散戶,他們熱衷於當天或周末到期的短期期權。某知名交易平台的商業模式正是基於此:提供快速、便捷、免費的期權交易通道,並通過"訂單流付費"模式盈利。
但加密貨幣衍生品的情況截然不同:永續合約每月交易量約 2 萬億美元,是期權(每月約 1000 億美元)的 20 倍。加密貨幣市場沒有繼承傳統金融的現有模式,而是從零開始構建了自己的生態系統。
監管環境塑造了這種差異。傳統市場受美國商品期貨交易委員會(CFTC)約束,要求期貨展期,帶來操作摩擦;美國法規將股票保證金槓杆上限設爲約 2 倍,還禁止"20 倍永續合約"。因此,期權成了散戶將股票 1% 的波動轉化爲 10% 以上收益的唯一方式。
加密貨幣的無監管環境爲創新創造了空間。一切始於某平台的永續期貨:顧名思義,這種期貨沒有"交割"日期,是永久的。你無需持有標的資產,只需反復交易。交易者爲什麼用永續合約?兩個原因:
大多數交易者喜歡永續合約的簡單性。相比之下,期權交易需要同時理解多個變量:行權價選擇、標的資產價格、時間衰減、隱含波動率和 Delta 對沖。大多數加密貨幣交易者直接從現貨交易過渡到永續合約,完全跳過了期權的學習曲線。
2016 年,某平台推出永續合約,瞬間成爲加密貨幣交易者最喜愛的槓杆工具。同年,一個荷蘭小團隊推出了首個專注於加密貨幣期權的交易平台。當時比特幣價格低於 1000 美元,大多數交易者認爲期權過於復雜,沒必要。12 個月後,風向突變:比特幣飆升至 2 萬美元,手握巨額庫存的礦工開始買入看跌期權以鎖定利潤。2019 年,以太坊期權上線;到 2020 年 1 月,期權未平倉合約首次突破 10 億美元。
如今,該平台處理了超過 85% 的加密貨幣期權交易量,可見市場仍然很集中。當機構需要大額交易時,他們不會選擇訂單簿,而是聯繫詢價服務臺或在 Telegram 上溝通,然後通過該平台界面結算。該平台四分之一的交易量來自這種私人渠道,凸顯了機構在這個看似散戶主導的市場中的主導地位。
該平台的獨特之處在於允許跨市場抵押。例如,你做多期貨(比特幣 10 萬美元),同時買入 9.5 萬美元的看跌期權。如果比特幣價格下跌,期貨多頭會虧損,但看跌期權的增值能避免爆倉。當然,這裏有很多變量,比如期權到期時間或期貨槓杆率,但該平台的跨市場抵押功能是其佔據主導地位的關鍵原因。
理論上,鏈上期權很容易實現這一點:智能合約可以跟蹤行權價和到期日、托管抵押品、無需中介即可結算收益。然而,經過五年實驗,去中心化期權交易所總交易量仍不到期權市場的 1%,而永續合約去中心化交易所佔期貨交易量的 10% 左右。
要理解原因,我們需要回顧鏈上期權的三個發展階段。
期權的石器時代
2020 年 3 月,某項目開啓了期權發行的民主化:鎖定 ETH 作爲抵押品,選擇行權價和到期日,智能合約會鑄造代表權利的 ERC20 代幣。這些代幣可以在任何支持 ERC20 的平台交易:各大去中心化交易所,甚至直接錢包轉帳。
每個期權都是獨立的可交易代幣:7 月 1000 美元看漲期權是一個代幣,1200 美元看漲期權是另一個,這導致用戶體驗碎片化,但市場能正常運作。到期時,"實值"期權持有者可以行權,獲得收益,合約將剩餘抵押品返還給賣方。更麻煩的是,賣方必須鎖定全額名義價值:賣出 10 ETH 的看漲期權,需凍結 10 ETH 直至到期,才能賺取 0.5 ETH 的權利金。
這個系統一直運轉良好,直到 DeFi Summer 到來。當 Gas 費飆升至每筆 50-200 美元,發行一份期權的成本往往超過權利金本身,整個模式幾乎一夜崩塌。
開發者轉向類似自動做市商的流動性池模式。某項目引領了這一變革,允許從散戶到大戶的任何人將 ETH 存入公共金庫。流動性提供者(LPs)將抵押品集中到一個池,智能合約會爲期權買賣報價。該項目的界面允許用戶選擇行權價和到期日。
如果交易者想買 1 ETH 的下周看漲期權,自動化做市商(AMM)會用布萊克-斯科爾斯模型定價,從外部預言機獲取 ETH 波動率數據。交易者點擊"買入"後,合約會從池中劃出 1 ETH 作爲抵押品,鑄造記錄行權價和到期日的 NFT,並直接發送到買方錢包。買方可以隨時在 NFT 交易平台上轉售,或等待到期。
對用戶來說,這幾乎是魔法:一筆交易完成,無需對手方,權利金流向 LPs(扣除協議費用)。交易者喜歡一鍵操作的